新冠後遺症之一腦霧(Brain fog),腦霧有人稱之為腦當機,是一種偶發的認知功能障礙並非疾病。想像自己現在正走在山林中呼吸著新鮮空氣,漸漸地,山林裡起了霧、遮住陽光,讓人分不清楚東西南北,感覺一片混沌,這就是大腦經歷腦霧的狀況。當陽光再次普照,霧氣自然將會漸漸散去,也就是說,腦霧的狀態可透過特定的方式獲得改善。
不只COVID-19可能會引起腦霧,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狀況會造成腦霧現象,如何改善這種注意力難以集中、頭腦渾沌不易的困擾呢?
壓力、過度使用電子產品、資訊量過大且經常一心多用等因素,這些都是觸發腦霧的因素,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突然腦筋斷線的情況,說話無條理,缺乏邏輯思考能力。
當出現腦霧狀況,代表就是大腦釋出警訊,表示該即時休息或修補過勞的狀態,如果不想辦法改善,時間久了,極有可能造成大腦損傷,甚至漸漸影響身體健康。
常見8症狀自我檢視
腦霧與年齡較無關係,症狀有很多種不同的表現方式,從輕到重都有可能,一般來說常見的症狀包含:
- 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忽略事情的細節。
- 很難一段時間只專注一件事物。
- 短期記憶喪失,常忘記或很難想起重要的事。
- 本來可以輕鬆釐清的想法,腦袋卻只是一片混沌。
- 無法有條理地整理流程,或是無法聽懂基本概念。
- 常常辭不達意,或是忘記要跟對方說什麼。
- 易怒、情緒化。
- 焦慮導致失眠。
有學者認為腦霧是一種心理疲勞(Mental fatigue),可能是大腦相關疾病的前兆,例:失智症、阿茲海默症,不因年齡而產生差異,連帶觸發的認知功能減退與遲緩,因此應積極的態度預防,避免大腦功能退化提早發生。
造成腦霧的可能原因 (除了新冠後遺症之外)
- 慢性壓力(Chronic stress):造成血壓升高、免疫系統減弱、憂鬱。
- 睡眠不規律:睡眠品質好壞會影響大腦的運作,建議每天睡眠維持7~9小時,睡眠不足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 荷爾蒙改變:懷孕期間,體內黃體素(孕酮)、雌激素大量增加,造成短時間的認知障礙,會影響這段時期的記憶力。此外,更年期也可能造成腦霧的現象。
- 飲食習慣:缺乏維生素B12會更容易造成腦霧,有食物過敏問題者,盡量避免攝取味精、代糖、花生及奶製品等食物。
- 藥物使用:癌症化療,或是藥物的副作用,用藥後如果出現腦霧的情況,可與醫師討論換藥。
- 疾病:發炎、疲勞、血糖值改變,也都可能造成心理疲勞
如何改善腦霧狀況?
腦霧的情況如果偶爾發生,建議可從生活面著手改善並且適度補充營養
- 充足睡眠:維持7~9小時的睡眠時間。
- 均衡飲食: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全榖根莖類、豆魚肉蛋類、奶類或乳製品、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多攝取富含ω-3脂肪酸食物、深色蔬菜,適度補充維生素B。
- 規律運動:建議一星期運動3次,一次30分鐘。
- 適當放鬆:首先,得了解生活中的壓力來源,培養紓緩壓力的活動,或是常常與家人、朋友聊聊。
- 多喝水:有助新陳代謝,減少刺激性飲料頻率(咖啡、酒精)。
藥物雖然能緩解腦霧症狀,但透過正確的生活方式、飲食調理提供營養給大腦,這些也是日常就可做起的顧腦保本方式。
-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除去水份,脂肪約占腦部60%,油脂豐富的魚類,例:鮭魚、沙丁魚,能夠提供大腦活化所需的Omega-3必需脂肪酸。除了維護和促進腦細胞發育外,Omega-3還能有效降低失智、憂鬱及認知衰退的罹患風險,改善專注力和記憶力。
- 綠色蔬菜:富含大腦所需要的維生素K、葉黃素、葉酸等營養素,可減緩認知能力下降。
- 堅果、莓果類:堅果提供優質蛋白質與油脂,莓果富含類黃酮素,有助改善腦霧與反應不佳情形。
疾病、壓力、飲食都可能誘發腦霧,不論年齡,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當自己覺得注意力無法集中,做事也難專注,這時不一定代表我們的身體出狀況,可能只是大腦需要休息。
Ref:文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