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合康
  • 最新消息
  • 產品介紹
  • 健康資訊
  • 聯絡我們
  • 阿茲海默症新藥,進入改善病程進展時代!
  • 何謂CKM症候群?
  • 安素配方HMB是甚麼?
  • 養好腸道菌,守護肌肉事半功倍!
  • 了解細胞更新週期,有助管理健康
  • 60+銀世代的自我照護
  • 過量B12會致癌?科學解答勿恐慌!
  • 專家提醒 - 腸道發炎 恐加重自體免疫疾病
  • 長壽飲食祕訣-藍區飲食(The Blue Zone Diet)
  • 醫師、營養師最常吃的3大保健食品
  • 知道維生素,也認識植化素
  • 守護第一道防線
  • 養成好菌,不能只靠益生菌!
  • 流感流行期,大家別掉以輕心
  • 肥胖不再單看BMI 全球專家提出2類診斷新標準
  • 你吃的是魚油? 還是魚肝油?
  • 5種營養成分,搭配錯誤,就白費了!
  • SENDS技術-有助營養素的吸收
  • 糖友新知【瘦瘦針,國內首份研究】
  • 糖友們,血糖控制好避免皮蛇上身
  • 六大習慣,助你遠離脂肪肝
  • 一分鐘,解讀外泌體
  • 新知!五大健康醫療科技趨勢
  • 足夠睡眠,是健康最佳解方!
  • 純天然的真正定義
  • 天氣冷颼颼,便便不卡卡!
  • 每年5月29日世界消化健康日,提醒你消化很重要!
  • 檢視你的保健食品保存得當嗎?
  • 想要轉變微肌問題?
  • 保健食品吃對時間,才不浪費!
  • 讓葉黃素持續守護你要的明亮
  • 護腦大作戰-心智飲食Mind Diet
  • 想要順暢,每天基本功要做到!
  • 對於保健食品,你的觀念正確嗎?
  • 男人就怕 滴滴答答!
  • 你吃的魚油,有幾趴?
  • 亞健康管理,一錠讓你搞定!
  • 空汙不斷,你得認識療肺草!
  • 何謂緩釋劑型維生素C?
  • 6大營養素,增強抗病力
  • 專利包埋技術,保護你吃的益生菌
  • 挑選益生菌的5大關鍵
  • 益生菌菌數並不是越多越好!
  • 你需要的不只吃好菌,還得養好菌、顧好菌
  • 抗藥性細菌威脅 高齡者首當其衝
  • 如何選擇需要的保健品
  • 定序苦瓜胜肽
  • 你的疲勞、壓力,它都知道
  • 腦霧,霧煞煞!
  • 別輕忽了【非酒精性肝病】!
  • 小心用藥,確保健康
  • 45歲後,超過半數女性得面臨更年期變化!
  • 開封後,這個記得拿出來!
  • 糖化血色素,可能透露衰老速度警訊
  • 維他命別配藥物,恐有交互作用!
  • 揮之不去的夢靨-便祕
  • 台灣洗腎人口逾9萬 健保年花513億!
  • 乾眼族看過來!
  • 想回春,請睡個好覺
  • 疲勞 加速火冒三丈
  • 一探究竟【葉黃素】
  • 高齡社會 老人保健問題
  • 血好油 降血脂藥花健保近52億
  • 每天吃22克紅藜 可防大腸癌
  • 調整腸道菌相 預防肥胖 2016/12/14
  • 氣候多變、感冒易上身、勿忘藥品三分級 2016/11/28
  • 老化後必補充4大營養 2016/10/18
  • 有關葉黃素 2016/10/7
  • 秋葵異槲皮素 輔助控制血糖 2016/10/5
  • 濾掛式咖啡之濾袋材質報你知-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6/9/30
  • 糖尿控制 我國倒數 2016/8/30
  • 食品添加蘆薈素 明年起限量十毫克 2016/8/18
  • 衛福部:4年擴增2,529處「長照柑仔店」 2016/7/20
  • 吃不完的藥怎麼辦?近四成國人會留著「以備不時之需」! 2016/3/25
  • 提升C肝治療成效 病毒基因檢測是關鍵 2016/2/25
  • 保健食品補過頭 罹癌風險恐增加 2016/02/17
  • PM2.5與肝病有關 台灣研究團隊證實 2016/1/6
  • 台灣崛起的六大醫藥消費市場 2015/12/19
  • 抗乳癌曙光! 2015/12/22
  • 藥師教你如何處理不要的藥品 2015/12/3
  • 健保正式給付低溫療法獲醫界肯定 2015/12/2
  • 保力達B、維士比是飲料嗎?為何藥局才可購買呢? 2015/12/1
  • 國人平均壽命略降 2015/10/1
  • 年吃千億!保健食品 國人最哈維他命 2015/9/22
  • 人工反式脂肪 最快2018年禁食用 2015/9/7
  • 大變革!多付錢可選藥 健保試辦藥品差額負擔 2015/9/2
  • 吃素20年、作息規律 她罹大腸癌 2015/8/28
  • 本土藥廠設施不符規定 13項藥品取消給付 2015/8/25
  • 妙齡女長期貧血 竟罹胃癌末期 2015/8/13
  • 維生素B17能治癌? 騙人的 2015/8/4
  • 破解減肥成分迷思 藥師:藤黃果降脂功效大! 2015/7/30
  • 降尿酸藥致過敏!每年20逾人死亡 2015/7/27
  • 病患的救命丹 藍委籲鬆綁免疫療法 2015/7/24
  • 103年臺北市十大死因出爐了 癌症續居首位,慢性疾病占了7項 2015/7/22
  • 嬰兒濕紙巾成分沒全標 食藥署擬年底列管 2015/07/21
  • 浣腸劑全台大缺貨 民怨很痛苦 2015/07/20
  • 沒處方箋 北市禁售隱形眼鏡 2015/07/17
  • 屏科大團隊研究苦瓜 防B肝抗癌 2015/07/16
  • 用BMI來看健康? 美研究:沒有用 2015/07/15
  • 研究:抑制腦蛋白「B2M」 防記憶力衰退 2015/07/14
  • 牛樟芝列管 須驗毒加警語 2015/07/10
  • 455項乙類成藥解禁 2015/07/08
  • 近3年癌症藥費成長顯著
  • 火鍋湯底31日起強制標示
健康資訊
  1. 首頁
  2. 健保正式給付低溫療法獲醫界肯定 2015/12/2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告,在歐美國家已列為急救準則的低溫療法,自今(2015年12月1日)起,將列入健保給付範圍;適用症狀包括新生兒周產期缺氧缺血性腦病變及成人突發性心跳停止經急救後恢復心跳但無意識的患者。

台大醫學院副院長陳石池表示,這項政策是他在2012年,擔任台灣急救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期間,與陽明大學唐高駿教授擔任理事長重症醫學會兩個單位聯手所推動的,三年後終於得到健保局的認可,可以造福更多有需要的病患,是一項令人振奮與欣慰的發展。現任國立陽明醫學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唐高駿教授也表示,低溫療法己經醫界証實對於急救後腦神經創傷的預防有其療效,可以降低病患成為植物人的風險。而健保開始給付即是官方認可,將可減輕有需要的病患及家屬負擔,讓醫界可以在無經濟考量的前提下,搶救更多生命。

據了解,國內目前共有包括貼片式、血管內式及太空包式等數種。11月28日,受到多數醫院推荐的貼片式的北極日低溫療法原廠,美商巴德台灣分公司及代理商吉富貿易公司,在台北艾美寒舍酒店,邀集北部地區超過100位,來自台大、榮總、馬偕、長庚、三總、新光、雙和、亞東、萬芳及國泰、北醫、慈濟、衛福部桃園醫院及北市聯醫等教學與區域醫療院所的急重症與加護病房專科醫師,共同宣佈這項消息,並邀請台大及林口長庚醫師發表專題報告。

林口長庚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江明洲醫師表示,生產窒息的原因包括胎兒窘迫、臍帶繞頸、子宮破裂或是孕婦發生心跳停止等因素。因周產期窒息發生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特別是重度腦病變,易導致新生兒死亡,就算搶救成功,也可能發生腦性麻痺、發展遲緩、視覺或聽覺障礙等後遺症。

新生兒低溫療法,包括全身低溫及頭部低溫法。透過貼片等方法,將嬰兒體溫維持在攝氏33-34度,維持72小時,之後以每小時約0.5度的速度回溫。藉由低溫療法,能降低嬰兒代謝率、維持腦部能量保存,因此可以降低死亡率,減少存活者發生嚴重腦性痲痹及神經發展異常,並能減少發生嚴重視覺障礙的後遺症。

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同時也是醫學院教授的黃建華表示,低溫療法在歐美國家已是急救過程的必須建議事項,在病人心跳停止後一旦因實施急救而恢復心跳血壓,就要立即施予,而且要在短時間內就讓病人體溫降低並維持在目標溫度,例如攝氏33度左右,減少腦部耗氧量,降低因為心跳停止過程中所造成失去意識之腦部傷害,再同時對病人的發生心跳停止病因進行醫治,這個時間大約三天左右。一旦病人度過危險期,可以開始回溫時,回溫速度約為1小時回溫0.25度,在6到12小時內回復正常體溫。此時應該注意回溫速度需穩定且不宜太快,以免產生不良影響。

 

參考資料:http://goo.gl/5OSRoP

Copyright © 2015 合康生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