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合康
  • 最新消息
  • 產品介紹
  • 健康資訊
  • 聯絡我們
  • 阿茲海默症新藥,進入改善病程進展時代!
  • 何謂CKM症候群?
  • 安素配方HMB是甚麼?
  • 養好腸道菌,守護肌肉事半功倍!
  • 了解細胞更新週期,有助管理健康
  • 60+銀世代的自我照護
  • 過量B12會致癌?科學解答勿恐慌!
  • 專家提醒 - 腸道發炎 恐加重自體免疫疾病
  • 長壽飲食祕訣-藍區飲食(The Blue Zone Diet)
  • 醫師、營養師最常吃的3大保健食品
  • 知道維生素,也認識植化素
  • 守護第一道防線
  • 養成好菌,不能只靠益生菌!
  • 流感流行期,大家別掉以輕心
  • 肥胖不再單看BMI 全球專家提出2類診斷新標準
  • 你吃的是魚油? 還是魚肝油?
  • 5種營養成分,搭配錯誤,就白費了!
  • SENDS技術-有助營養素的吸收
  • 糖友新知【瘦瘦針,國內首份研究】
  • 糖友們,血糖控制好避免皮蛇上身
  • 六大習慣,助你遠離脂肪肝
  • 一分鐘,解讀外泌體
  • 新知!五大健康醫療科技趨勢
  • 足夠睡眠,是健康最佳解方!
  • 純天然的真正定義
  • 天氣冷颼颼,便便不卡卡!
  • 每年5月29日世界消化健康日,提醒你消化很重要!
  • 檢視你的保健食品保存得當嗎?
  • 想要轉變微肌問題?
  • 保健食品吃對時間,才不浪費!
  • 讓葉黃素持續守護你要的明亮
  • 護腦大作戰-心智飲食Mind Diet
  • 想要順暢,每天基本功要做到!
  • 對於保健食品,你的觀念正確嗎?
  • 男人就怕 滴滴答答!
  • 你吃的魚油,有幾趴?
  • 亞健康管理,一錠讓你搞定!
  • 空汙不斷,你得認識療肺草!
  • 何謂緩釋劑型維生素C?
  • 6大營養素,增強抗病力
  • 專利包埋技術,保護你吃的益生菌
  • 挑選益生菌的5大關鍵
  • 益生菌菌數並不是越多越好!
  • 你需要的不只吃好菌,還得養好菌、顧好菌
  • 抗藥性細菌威脅 高齡者首當其衝
  • 如何選擇需要的保健品
  • 定序苦瓜胜肽
  • 你的疲勞、壓力,它都知道
  • 腦霧,霧煞煞!
  • 別輕忽了【非酒精性肝病】!
  • 小心用藥,確保健康
  • 45歲後,超過半數女性得面臨更年期變化!
  • 開封後,這個記得拿出來!
  • 糖化血色素,可能透露衰老速度警訊
  • 維他命別配藥物,恐有交互作用!
  • 揮之不去的夢靨-便祕
  • 台灣洗腎人口逾9萬 健保年花513億!
  • 乾眼族看過來!
  • 想回春,請睡個好覺
  • 疲勞 加速火冒三丈
  • 一探究竟【葉黃素】
  • 高齡社會 老人保健問題
  • 血好油 降血脂藥花健保近52億
  • 每天吃22克紅藜 可防大腸癌
  • 調整腸道菌相 預防肥胖 2016/12/14
  • 氣候多變、感冒易上身、勿忘藥品三分級 2016/11/28
  • 老化後必補充4大營養 2016/10/18
  • 有關葉黃素 2016/10/7
  • 秋葵異槲皮素 輔助控制血糖 2016/10/5
  • 濾掛式咖啡之濾袋材質報你知-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6/9/30
  • 糖尿控制 我國倒數 2016/8/30
  • 食品添加蘆薈素 明年起限量十毫克 2016/8/18
  • 衛福部:4年擴增2,529處「長照柑仔店」 2016/7/20
  • 吃不完的藥怎麼辦?近四成國人會留著「以備不時之需」! 2016/3/25
  • 提升C肝治療成效 病毒基因檢測是關鍵 2016/2/25
  • 保健食品補過頭 罹癌風險恐增加 2016/02/17
  • PM2.5與肝病有關 台灣研究團隊證實 2016/1/6
  • 台灣崛起的六大醫藥消費市場 2015/12/19
  • 抗乳癌曙光! 2015/12/22
  • 藥師教你如何處理不要的藥品 2015/12/3
  • 健保正式給付低溫療法獲醫界肯定 2015/12/2
  • 保力達B、維士比是飲料嗎?為何藥局才可購買呢? 2015/12/1
  • 國人平均壽命略降 2015/10/1
  • 年吃千億!保健食品 國人最哈維他命 2015/9/22
  • 人工反式脂肪 最快2018年禁食用 2015/9/7
  • 大變革!多付錢可選藥 健保試辦藥品差額負擔 2015/9/2
  • 吃素20年、作息規律 她罹大腸癌 2015/8/28
  • 本土藥廠設施不符規定 13項藥品取消給付 2015/8/25
  • 妙齡女長期貧血 竟罹胃癌末期 2015/8/13
  • 維生素B17能治癌? 騙人的 2015/8/4
  • 破解減肥成分迷思 藥師:藤黃果降脂功效大! 2015/7/30
  • 降尿酸藥致過敏!每年20逾人死亡 2015/7/27
  • 病患的救命丹 藍委籲鬆綁免疫療法 2015/7/24
  • 103年臺北市十大死因出爐了 癌症續居首位,慢性疾病占了7項 2015/7/22
  • 嬰兒濕紙巾成分沒全標 食藥署擬年底列管 2015/07/21
  • 浣腸劑全台大缺貨 民怨很痛苦 2015/07/20
  • 沒處方箋 北市禁售隱形眼鏡 2015/07/17
  • 屏科大團隊研究苦瓜 防B肝抗癌 2015/07/16
  • 用BMI來看健康? 美研究:沒有用 2015/07/15
  • 研究:抑制腦蛋白「B2M」 防記憶力衰退 2015/07/14
  • 牛樟芝列管 須驗毒加警語 2015/07/10
  • 455項乙類成藥解禁 2015/07/08
  • 近3年癌症藥費成長顯著
  • 火鍋湯底31日起強制標示
健康資訊
  1. 首頁
  2. 小心用藥,確保健康

疫情發生的這幾年,藥局最經常被問、甚至還出現缺貨的藥品應該就是【解熱鎮痛劑】,幾乎成了家家戶戶的常備用藥,不論是針對施打疫苗後緩解不適症狀,或是染疫的居家照護。
民眾會到藥局購買備用藥品來緩解身體輕微的不適症狀,例:頭痛、咳嗽,其中解熱鎮痛藥最常見,這類藥品種類非常多,針對不同病症及個別狀況差異,都有不同的選擇。
食藥署提醒,藥品是有分級的,學會正確選擇藥品是一重要課題,正確使用才能發揮療效,不然可能會危害健康。

  • 處方藥(須由醫師開立處方才能使用) 例:高血壓、糖尿病用藥、抗生素
  • 指示藥品(由藥師、藥劑生或醫師指示使用) 例:胃腸用藥、綜合感冒藥
  • 成藥(民眾可以自行購買使用) 例:綠油精、萬金油、撒隆巴斯

一般解熱鎮痛藥主要分為二類,民眾務必先了解正確使用方式,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成分不適合與其他退燒藥合併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建議飯後吃。

  • 乙醯胺酚是最常使用的解熱鎮痛藥品,直接作用在腦部阻斷疼痛傳導,具有退燒、止痛作用,副作用不多、較不傷腸胃,主要經由肝臟代謝,大約半天就可以排出體外。喝酒時不能併服,以免對肝臟造成損害。服用乙醯胺酚不能與綜合感冒藥一起吃,因為大部分的綜合感冒藥、感冒藥水或退燒藥中含有乙醯胺酚,若二者同時服用,可能會有過量問題。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是藥物類別總稱,主要透過抑制體內的環氧化酶(cyclooxygenase)達到消炎止痛作用,大部份是醫師處方用藥,但有少數藥品是經過醫師、藥師諮詢後可以自行購買,其中以伊普芬(ibuprofen)成分最常見。這類藥品雖然較乙醯胺酚類止痛藥多了抗發炎作用,相對也會增加腸胃道的副作用,若有長期使用需求或是腸胃道疾病者(胃、十二指腸潰瘍),務必先請醫師診治,建議飯後服用可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性,若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回診就醫。除此之外,腎功能不佳者也得謹慎使用。

正確用藥有助改善不適症狀,錯誤用藥可能危害健康,民眾用藥前得多留意或諮詢醫療專業相關人員。

Copyright © 2015 合康生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